常见问题
袁锋盯着月度工资条上新增的50元,气愤地说道,“这哪是涨薪,简直是打发叫花子吧!”
在公司任劳任怨的3年里,他从未要求涨过薪。想着今年全公司普调,自己薪资涨幅没有上千也有个好几百吧,结果只够吃顿疯狂星期四。
涨薪本来是件普天同庆的事,但好像只要一对比,被特殊对待的侮辱性伤害极大。但不管你是选择走还是留,都先别急着做决定。保持清醒的头脑,才是咱们职场人最贵的资产。
闷声练技能
等刷够经验值再惊艳全场
经历“侮辱性涨薪”,有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愤怒,而是想着再忍忍吧。 “有总比没有的好,现在大环境不好,不降薪就不错了。” 甚至还有网友强烈表示想被侮辱,自己好几年都没涨过工资,能涨就知足吧。 知足常乐,但需警惕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境地,让暂时的心理安慰成为消磨自我驱动的慢性毒药。 阿香是某广告公司策划主管,五年内仅获得2次3%的普调涨薪,但她认为“涨总比不涨好,知足常乐是职场美德。” 后来公司架构调整,她却因长期从事重复性的执行工作,而被认为缺乏管理能力,最终竞聘失败,被另外一名集团内部同事空降取代,调岗后薪资下调20%。 若仅满足于眼前的小营小利,只会掩盖长期的能力退化。真正有智慧的“忍”,不是对目前现状的妥协,而是寻求成长空间的跃升。 建议给自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,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,狠狠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来积累人脉和经验,进一步提升职场竞争力。前期被虐别吭声,偷偷刷足经验值,才是打脸老板的终极大招。 把“侮辱”变筹码 谈出合理薪资
其实很多人经历“侮辱性涨薪”后在意的点,不是薪资本身,而是这串数字背后公司或领导对自己辛勤付出的不尊重。 如果你心里有气不吐不快,又担心跳槽裸辞风险高,那不如将这次“被侮辱”变为谈判筹码,向上找领导争取合理涨幅。 亚轩看到涨薪名单上其他同事是多了两个零,而自己只有个零头,立马火冒三丈。但他心里清楚,发火是没用的。 于是,他马上调整情绪,上网搜集同期行业涨薪报告,并把自己近年来加班熬夜负责的项目资料整理出来,计算出为公司创造的实际收益后,前往领导办公室。 与领导沟通时,他极力克制自己的愤怒与抱怨,先是感谢感恩公司的栽培,再用有力的数据案例向领导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为公司所作的贡献,最后直奔调薪主题,表明自己的合理诉求。 最终,经双方协商,公司为留住人才,同意尽量匹配市场化水平,采取渐进式分阶段涨薪。 有些公司可能面临人力成本压力,如果薪资涨幅实在谈不拢时,你还可以争取一些其他福利,如培训优先权、项目主导权等,让公司资源倾斜成为自己价值提升的快捷键。谈是为自己争取该争取的,不管结果如何,前进的路总会有的。 攒足跳槽子弹 拿到offer再走人 员工不是怕钱少,而是怕你把他当傻子。 已入职公司3年的嘉文在茶水间和同事议论今年涨薪的事,恰巧领导路过听到,就阴阳着说,“不是公司没钱,而是你就值这点钱。” “工资涨得还不够你骂我的话多,老子不干了!”嘉文脑海瞬间浮现了领导多次公开贬低自己的种种情景,实在忍无可忍,愤怒拍桌,说完就走人了。 等冷静下来之后,她就开始后悔了。冲动离职意味着经济来源中断,自己必须抓紧找下家。本来存款就不多,每月房租、水电、吃饭、信用卡还款等生活问题压得她直喘不过气。 尽管她积极投简历,但面试被拒到怀疑人生。迫于经济压力,她最后在仅有的offer中选择了一家公司,虽然薪资高一点点,但却明确要求996。 裸辞有风险,很容易就会从一个火坑跳进一个泥坑,苦日子依旧看不到头。经历“侮辱性涨薪”,即使气愤得想立马辞职,也要给自己一些缓冲时间,让自己攒足跳槽机会,择优选择而非应急求生。 建议花1周时间围绕岗位关键词更新简历,利用内推资源瞄准头部企业精准投递,再抽空出去面试几家,摸清自己在市场上值多少钱,这样心里就有底了。 你辱我骂我也打败不了我,一次不合理的涨薪不能定义我的价值。自己到底几斤几两,你说了不算,市场说了才算。 在职场,从来没有完美选择,只有利益至上。 经历“侮辱性涨薪”后,不管你选择忍而骑驴找马,还是走而跳槽换血,都应该基于自身的能力出发,为自己的未来考虑。 权衡利弊后的选择才是成熟职场人不悔的人生。